本文摘要:——薛在海种树为何成了争议人物(二)中国绿色时报5月7日报道随着树木渐渐长大,薛在海的生活也陷入了孤独与穷困之中。
——薛在海种树为何成了争议人物(二)中国绿色时报5月7日报道随着树木渐渐长大,薛在海的生活也陷入了孤独与穷困之中。“因为种树他背上了7万元债务;因为种树,妻子跟他动过手;因为种树,儿子近两年来没跟他说过一句话。”薛在海的朋友苑文斌说。
但是,无论是资金上的困难,还是亲人的疏远,都没有改变薛在海对于种树的执著。对于他来说,西山坡的绿色立体生态园仅仅是个开始。
2007年,薛在海又找到了一个新目标:给涿鹿县郝家坡村西北部的一座荒山披上绿装。那是一座上万亩的荒山,土地贫瘠,严重缺水,如果把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树,仅购买树苗一项就需要二三十万元。为了筹措资金,赶在春季种下树苗,2007年5月,薛在海卖掉了自己惟一的房产。
由于出手太急,33间房只卖了38万元。买房人按薛在海的要求把房款打到了他儿子的储蓄卡上。原想图个稳妥,不料竟因此惹出了麻烦。
“儿子一直不赞成我种树,看到我把房子卖了,很不高兴。”事后,薛在海两次登门要钱,儿子都没有给他。2007年6月,儿子主动登门,想借父亲的这笔钱去做生意,被薛在海一口回绝。
儿子拒绝给钱,薛在海又急着去要,几次三番,父子两人都失去了耐心。2007年12月,当薛在海再次跑到儿子家索要房款时,由于言语过激,两人竟动起手来。虽然薛在海最终拿回了房款,但是,父子间却从此断了往来。儿子的反对,使薛在海的内心感到无比孤独。
就连亲生儿子都不能理解他,又有谁会帮助他呢?曾经踌躇满志的薛在海突然间意识到,仅凭那38万元,仅凭他一个年届六旬的人,想要绿化万亩荒山无异于痴人说梦。整整两天,薛在海一个人闷坐房中,苦苦地思索郝家坡村那万亩荒山的最佳出路。然而,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只有种树一条路可行。为了争取支持和理解,薛在海决定,徒步500公里,从涿鹿县城经首都北京到河北省会石家庄,沿途宣传植树造林。
“青年人植的是先锋林,海外华侨植的是归根林,学者植的是文化林,党员干部植的是示范林,老年朋友们也应植下夕阳林……”2007年12月19日,63岁的薛在海背着一棵小松树和同村16岁的侯健一起从涿鹿县城出发,踏上了徒步宣传植树造林之路,一边走,一边向行人分发《全民植树、绿化家园、保护生态倡议书》。“刚刚走出涿鹿县城,薛大爷的儿子就开着车追上来了。”侯健说:“薛大爷60多岁了还要走那么远的路,作为儿子他肯定不放心,但是他啥也没说,就那么不紧不慢地跟着,停停走走的有半个多小时,看到薛大爷一直不理他,就掉头回去了。”18天后,薛在海和侯健走到了石家庄。
一路上他收获了近百个沿途群众的签名和留言:“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人,还让我给碰上了。”“祝薛在海的绿色宣传取得成功。
”“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,感谢薛在海,并祝吉祥安康!”……徒步行归来,身心俱疲的薛在海一病不起,整整两天高烧不退,只得去医院输液。记者采访时,他的身体依然没有完全恢复。
“为什么一定要种树呢?”面对记者的苦苦追问,薛在海终于给出了答案:“我是人,不是神,也有自己的需要,就是因为老了才要种树,让自己的余生有个保障。从小到大,我最喜欢的就是经商,作为商人,我不怕白手起家,绝处逢生才是真本事,老点怕啥,我坚信我的付出会有回报。
”在涿鹿有一句古语:“四十不盖房,五十不种树。”说的就是老年人种树是徒为后人做嫁衣,等不到树木成材,自己便已离开人世,劳而无获。
薛在海凭什么认为一定能得到回报呢?随着采访渐渐深入记者发现,薛在海既不是神经病,也不糊涂。
本文来源:美高梅MGM-www.admin168.net